2014年4月25日——27日,由日本庆应义塾大学(keio university)和国际柏拉图学会(international plato society)联合主办的“柏拉图与修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日吉校区”召开。此次会议共有来自日本、中国(含香港和台湾地区)、韩国、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瑞典、巴西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8位学者作了主题发言。28位学者在为期近3天的会议中,围绕“柏拉图与修辞学”这一主题,从柏拉图的《斐德若篇》、《高尔吉亚篇》、《普罗泰格拉篇》、《理想国》以及《斐多篇》等文本出发,对什么是真正的修辞学,修辞学与哲学辩证法的关系,修辞学与政治哲学等重要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思想成果。
北京市社科院哲学所王玉峰副研究员参加了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做了主题发言。王玉峰副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哲学的第二次启航:反讽的还是严肃的》。哲学的“第二次启航”是柏拉图《斐多篇》中的一个说法,历来学者们对此争议颇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苏格拉底用“第二次启航”这个术语的时候,他到底是认真的还是反讽的?所谓“第二次启航”(δεύτερος πλοῦς, second voyage)在希腊文中其原意是指:船被风所阻不能升帆,而只好改用浆划行。如果哲学的“第二次启航”是严肃的,那么它就是指一种“次好”(second-best)的方法。反之,如果它是反讽的(ironical),那么它可能意味着一种“更好”的哲学方法。
王玉峰副研究员首先梳理了近世以来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在w.g. goodrich和john burnet等人看来,“第二次启航”是“反讽的”,而不可能是认真的。因为他们认为苏格拉底在这里绝不意味着他的“理念论”和“辩证法”是低于早期自然哲学的方法的。而在n.r. murphy以及r. hackforth等人看来,苏格拉底在这里是“认真的”(serious),不是反讽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第二次启航”乃是一种间接的“假设的方法”,它严格地低于直接地把握存在的方法,因此相比较而言它仅仅是一种“次好的”哲学方法。
王玉峰副研究员指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才是哲学的第一次启航”?一些学者认为,哲学的“第一次启航”指早期自然哲学家们从感性出发来研究事物的“原因”。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第一次启航”指的是苏格拉底受阿那克萨戈拉哲学的影响,从“努斯”(nous)出发直接把握善。到底何者才是第一次启航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性地取决于对接下来“日食比喻”的理解,尤其是取决于对99d5、100a2中“τὰ ὄντα”,以及99e3中“τὰ πράγματα”含义的理解。
王玉峰副研究员在此既不同意john burnet,c.e. campbell等人把“τὰ ὄντα”和“τὰ πράγματα”理解成“可感对象”,也不同意archer-hind和r.k. gaye等人把它们理解成“柏拉图式的理念”。在王玉峰看来,99d5、100a2中“τὰ ὄντα”,以及99e3中“τὰ πράγματα”的含义不可能是“可感对象”,因为在100a1-3中苏格拉底明确地说道,他绝没有认为一个从“逻各斯”(logos)研究存在的人从影子看实物,会比从生活实际出发看它们更清楚。如果“τὰ ὄντα”和“τὰ πράγματα”指“可感事物”,那么这将会使“逻各斯”低于“感觉”,而这明显是反柏拉图哲学的观点。而“τὰ ὄντα”和“τὰ πράγματα”也不可能指“柏拉图式的理念”。因为所谓“柏拉图式的理念”一般指存在论意义上的实体。但是在这个语境中,“理念”仅仅是逻各斯的一种假设,它们就像是存在的影子。
王玉峰副研究员认为,在这里“逻各斯”只能指我们“人的逻各斯”(human logos),而不是“神圣的逻各斯”(divine logos)或逻各斯本身。因为只有我们人的逻各斯才需要假设,逻各斯本身并不需要这些假设。王玉峰建议,在这里一种比较“安全”的处理方式是把“τὰ ὄντα”和“τὰ πράγματα”仅仅看作哲学的一般对象,并且承认一种高低秩序:存在本身高于“人的逻各斯”,“人的逻各斯”高于“感觉”。
最后,王玉峰副研究员的结论是:“哲学的第二次启航”其含义不是反讽的,而是严肃认真的。作为一种间接的、假设的方法,它低于那种直接地从“努斯”出发研究存在的方法。第一次启航与第二次启航之间不是从感觉到理性的转变,而是从一种直接的方法到间接的方法的转变。和第一次启航一样,第二次启航也同样是“目的论”的。
王玉峰副研究员的报告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兴趣,大家围绕着“τὰ ὄντα”和“τὰ πράγματα”的含义以及第二次启航是否是目的论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后,美国著名学者n. pappas教授以及日本的yahei kanayama教授与王玉峰副研究员就“第二次启航”相关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他们都认为“哲学的第二次启航”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它可能关涉到西方形而上学和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的转变,也是我们理解柏拉图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此次会议同时还是国际柏拉图学会亚洲会员的一次地区性性集会。王玉峰副研究员作为国际柏拉图学会的一员(full membership)也参加了此次亚洲区集会。
这是一次关于柏拉图哲学的高水平国际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会后,noburu notomi教授还专门留出了时间对每位学者的发言,以及提问等做了总结性回顾,这在国内和其他国际会议上都是不多见的,日本人严谨的做事态度和学术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后,感谢北京社科院领导对哲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哲学所愿意继续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提高“三个影响力”而继续努力。
哲学所
2014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