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官网入口-ag凯发k8国际
哲学研究所
凯发官网入口-ag凯发k8国际 > 研究所 > 哲学研究所 > 学术交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凯发官网入口



    第二届中国北方社科院青年学者哲学论坛,于2008年9月16-18日在哈尔滨召开。参加这次论坛的单位主要有黑龙江省社科院,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天津社科院哲学所,北京社科院哲学所,河北省社科院哲学所,河南省社科院哲学所,山西省社科院哲学所,江苏省社科院哲学所,重庆社科院哲学所,云南省社科院哲学所,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另外《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学习与探索》和《黑龙江社会科学》等新闻、出版单位也派人参加了这次论坛。
    这次论坛除大会外,共分四个分组讨论会,分别是中国哲学组,马克思主义哲学组,西方哲学组和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哲学组。哲学所王双洪博士,孙伟博士和王玉峰博士分别提交了论文,并在会上作了报告。
    王双洪博士提交的论文是《柏拉图<伊翁>的解读及其问题》。王双洪博士在其文章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下问题:一、《伊瓮》在柏拉图作品中的位置;二、当代西方的译注与疏解;三、我国学界的《伊翁》研究概况;四、《伊翁》在古典诗学中的位置;五、《伊翁》的情节和问题重述。王双洪博士认为,自从《伊翁》20世纪60年代进入我国学界的视野以来,一直被我们作为美学和文艺学名著来接受,原因是对话中苏格拉底关于诗人灵感的精彩描述。可是,王双洪博士正确地指出,柏拉图时代并没有为后世所谓“为艺术而艺术”意义上的诗,柏拉图是把诗看作其教育的一部分,其目的旨在培养人们的一种公民精神和提升人心灵的卓越和高贵。而也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柏拉图的诗歌教育及其意义所在。
    孙伟博士提交的论文是《“学”与“思”:荀子对孔孟哲学的一种反思》。在这篇文章中孙伟博士详尽地分析了“学”与“思”在孔、孟和荀子那里的区别及联系。对于“学”,孙伟博士认为,“较之孔孟,荀子更加强调后天学习在获得知识上的关键作用。”“荀子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与孟子的观点相左。对孟子而言,所有人都具备知识的萌芽,而我们要学习只是因为要增加或拓展我们已有的知识。荀子在这个学习的基本前提上不同于孟子。荀子认为人们没有天赋的知识,他们最多只有同样的学习资质,而人们之所以要学习只是因为他们要获得他们以前没有的知识。”在学习的内容上,“与孔子相比,孟子只强调了学习道德关系和伦理秩序的重要性,而这些只是孔子所认为的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至于‘礼’及其相关的政治与社会学说,却被孟子忽略了。”而“与孟子的学说相左而更贴近孔子的学说,荀子则强调了礼作为学习的核心内容。”
    至于“思”,孙伟博士认为“孟子只是强调了孔子学说的道德方面并且强调思只是和个人的道德进展有关而与政治秩序的实现无关。”“孟子的道德心理学似乎过于理想化以至于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孟子对思的阐释不能逃避这样一种诘问:人们在面临道德选择和生存需要的二重选择时,为什么还能选择前者而自觉扩展自己的道德萌芽?”而“荀子拓展了孔子关于学与思相辅相成的思想。”“荀子恢复了孔子的学说并且发展了儒家关于思和礼的学说。”
    王玉峰博士提交的论文是《先锋队党与民主政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试图表明如下基本观点:既不能对“社会主义民主”作某种“自由主义”的理解,也不把“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传统儒家相提并论。而先锋队党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只有从“三个代表”和“党章”中才能获得某种正确的理解。不过遗憾的是,这次发表的论文,只是作者一个非常不满意的草稿,而作了大部分改动的修改稿,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出版。
    小组讨论会后,论坛进行大会发言、提问、点评。青年学人展开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理解老子的道?道是否可言说?儒家所说的道与道家有何差别?是否需要抛弃西方哲学,让中国人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哲学思考?
    由于学人来自不同的学科,且各地社科院差异较大,因而尽管争论激烈,却没有形成真正的对话。而且由于年轻学子对于文本的阅读相对较弱,故争论情绪化多,而文本依据少。尽管如此,论坛确实激发了青年学人探讨问题的热情。
    大会组委会共收到46篇论文。组委会依据三条规则评出论坛一等7名和二等奖8名。规则之一,论文着力探讨和解决哲学学科内相关问题,尤其是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规则之二,论文符合学术规范;规则之三,坚持学术标准,适当兼顾地域和学科平衡。
    我所提交的三篇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获得了与会者普遍的好评。孙伟博士的论文《“学”与“思”:荀子对孔孟哲学的一种反思》被评为一等奖。王双洪博士的论文《柏拉图<伊翁>的解读及其问题》获二等奖。大会组委会给予王玉峰博士的论文以很高评价,但由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论文获奖比例较高,最终忍痛割爱。
    最后,在为期3天的论坛即将闭幕时,杜丽燕老师受大会组委会委托,做总结发言。杜丽燕老师认为,本次论坛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与会者提交的论文内容广泛,历史跨度大,几乎涉及哲学的8个二级学科。第二,与会论文关注学科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例如,中国哲学界最大的显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的相关论文明显较多。探讨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也相对较多。由于政治学在中国升温,所以与政治哲学相关的问题也屡屡出现在论文中。第三,青年学者思想活跃,积极探索的精神值得赞赏。
    杜丽燕老师也明确指出论坛存在的问题:第一,不少论文题目太大,几乎涉及到一个学科,而对于问题的探讨却大而化之。这一方面表明,青年学子的理论功底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折射出学界浮躁的学风。第二,一些论文显然没有阅读原著,只是凭借二、三手资料探讨问题。这便使论文的准确性和深入程度大打折扣。第三,有些论文不符合学术规范,既无引文,也无参考书目。
    杜丽燕老师建议青年学人,进行哲学研究首先要回到文本,阅读经典原著。这样对于大胆的假设,才有小心求证的可能。在阅读文本时,才能发现哲学特有的问题,也才有解决问题的基础。
    杜丽燕老师最后说,哈佛大学有句著名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最重要的是与真理为友。在经商赚钱为人们趋之若骛的首选之时,在座的诸位选择了哲学。这意味着大家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追求真理。当今之际,这是难能可贵。仅以哈佛校训与所有与会者共勉。
    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2008-9-2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