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官网入口-ag凯发k8国际
历史研究所
凯发官网入口-ag凯发k8国际 > 研究所 > 历史研究所 > 科研动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凯发官网入口

    2013年12月26日上午,“北京断代史”工程清代、民国卷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市社科院六层会议室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成崇德教授、陈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李帆教授,清史编纂委员会专家、吉林省社科院历史所李治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长莉研究员、唐仕春副研究员、李俊领博士、张忠博士等专家学者,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王岗研究员、副所长吴文涛副研究员、孙冬虎研究员、郑永华研究员等学术委员会成员,以及“北京断代史”工程清代、民国卷的各册负责人近20人参加了会议。

    
    “北京断代史”清代、民国卷共分六册,计为清代四册,民国两册,由刘仲华研究员等六位科研人员负责撰写。清代卷第一册以政治为中心,通过梳理清代京师政治的发展变化,展现清代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过程。第二册主要介绍清代北京城建置、发展,生活在京城各阶层人群的生活状态,以及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调控政策。第三册为经济分卷,旨在系统阐述有清一代北京经济的主要内容及其演变轨迹,探讨清代北京生态环境、农业、灾害赈济、手工业与近代工业、商业贸易、金融信贷、漕运仓场诸问题,充分揭示各经济领域的历史发展状况及其特征变化,阐明清代北京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在全国的特殊地位。第四册主要论述清代北京教育、学术、文学艺术、科技、宗教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的内容。通过分门别类的专题研究,力图厘清清代北京文化的基本线索,展现出清代北京文化的大致面貌。民国卷两册,以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在民国背景下北京城市的概貌,并专题描述民国时期北京(北平)的市政建设、日常生活、文学艺术、宗教以及公共事业等,力图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民国时期北京(北平)真实的历史形态。
    会议首先由王岗研究员向各位专家学者介绍“北京断代史”的项目概况,继而各位负责人报告各册的主要内容、撰写思路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随后,专家们针对汇报的情况、各册的内容提要、目录架构等,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注:以上分别为成崇德教授、李治亭研究员、陈桦教授、李帆教授、李长莉研究员、唐仕春副研究员、李俊领博士、张忠博士发言)

    专家们普遍指出,究竟该如何定位“北京断代史”,是写成一部“地方史”、“区域史”,还是“城市史”,抑或“城乡结合”的历史?有专家认为,应该强调北京断代史,而不是北京地方史,因为北京本身政治中心的特殊地位,具有最高政治决策功能,因此北京历史的发展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二者势必带有一定的重合性,不应为避免写成“小清史”而回避政治中心的地位,从而弱化清代北京政治居于“中央”的突出特点。也有专家提出,地方史的定位是准确的,如果太过强调北京的全国性质,会很容易把清代民国北京史写成清史或近代史。还有专家提出,要写的是一部城市史,因此应着重考量如何以城市史的视角来展开历史问题的叙述。  
    专家们还认为,清代、民国两卷内容丰富,但应注意妥善处理处理“北京史”与“中国史”,“地方史”、“区域史”与“全国史”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充分体现出北京的特色。在将这两卷进行“地方史”或“区域史”、“城市史”等定位后,考虑到其作为中国史、全国史的一部分的特殊性质,既要将其置于中国史、全国史的大背景中,不能认为切断二者之间的联系,但同时,又必须特别注意突出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其虽然作为地方的北京,但同时又是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这样的核心特点,从而进行特色鲜明的论述。
    在写法上,专家们提出,应当突出人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历史由人的活动所构成,北京作为京师重地,集结着上层统治者和各种精英人物,因此,在历史事件等的书写中,人物理应成为更加显著的的主角。一些专家还提出,北京的政治、文化往往相互缠绕,离开文化而单独书写政治的做法,也应再行斟酌。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是清代以来北京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好体现北京作为多民族中心及其制定国家民族政策的权威地位,也需推敲和把握。
    此外,在章节设计和文字表述上,专家们也给出了不少具体的建议。

 
    王岗所长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对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表示感谢,并热忱希望专家们今后对“北京断代史”继续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其能够圆满完成。
    本次研讨会主要针对各册的提纲、写作思路提出问题和建议,各册负责人在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的发言后表示,一定会仔细体会、揣摩并充分吸收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下一阶段撰写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