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羁縻政策的思想基础》,《西北史地》1996年第1期。
2.《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识别的实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3期。
3.《明代嘉隆两朝九边消极的防守策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4.《试析分权制衡和以文制武思想对明代九边防务体制的影响》,《宁夏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5.《清代荀学的复活》,《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6.《试析清代考据学中以子证经、史的方法》,《清史研究》2001年第1期。
7.《清代老庄研究概述》,《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8.《试论先秦诸子学在清代学术中的地位》,《安徽史学》2005年第1期
9.《清代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生平及其学术成就简述》,《唐都学刊》2005年第6期。
10.《孙承泽及其学术生涯》,《清史论集》(上册),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11.《王源交游及其遗民子弟的一生》,《清史研究》2007年第1期
12.《明清之际一位普通士人的人生机遇:王崇简生平与出处》,《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3.《清代大兴何氏历算学》,《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
14.《清代翁方纲搜集、鉴赏金石的方法及其治学宗旨》,《唐都学刊》2009年第6期。
15.《翁方纲撰写四库提要的主要内容与方法》,《首都博物馆丛刊》2009年(总第23辑)。
16.《孙奇逢与孙承泽撰写畿辅人物的学术异同和交往始末》,《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17.《朱锡庚治学转变及其与章学诚、阮元的学术交往》,《安徽史学》2013第4期。
18.《清代京籍学者与<明史纂修>》,《北京史学论丛》燕山出版社2013年。
19.《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在北京的十余次迁居及其学术生涯》,《北京文博》2013年第6期。
20.《清代京籍学者与<四库全书>纂修》,《北京档案史料》2013年第4期
21.《朱彝尊与孙承泽的交游及其对撰述<经义考>、<日下旧闻>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2014年第1期
22.《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文化根基》,《前线》2014年第7期
23.《晚清算学家徐有壬的悲情命运》,《明清论丛》(14辑),2014年9月
24.《明末至清前期“子学”比附“西学”的境遇和意义》,《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25.《“足民食”与“祖宗之制”的抉择——嘉道以后南苑私垦查禁与招佃垦种之议》,《清史研究》2015年第3期。
26.《略述多尔衮进京后的招降安抚与京城局势》,《东北史地》2015年第5期。
27.《清后期“西学中源”论中“以子证西”的两面性及其命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16期全文转载)。
28.《清代圆明园轮班奏事及御园理政的合法性困境》,《清史研究》2017年第4期。
29.《清代骑射制度下的黑豆价值及其时代命运》,《史学月刊》2018年第11期。